[性格心理]1、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我们都知道孩子模仿性很强,父母和孩子天天生活在一起,平时自己的言行举止也是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如果父母在生活中做事虎头蛇尾没有耐心,孩子也会学习
同理心(Empathy),亦译为“设身处地理解”、“感情移入”、“神入”、“共感”、“共情”。泛指心理换位、将心比心。亦即设身处地地对他人的情绪和情感的认知性的觉知、把握与理解。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换位思考、倾听能力以及表达尊重等与情商相关的方面。
拥有“同理心”的孩子,能够学会换位思考、彼此帮助、合作进取。让同理心成为孩子的助力,成就他们温暖幸福的一生之旅;让他们更珍视别人、更爱惜自己,也为这个世界深深地所爱吧!
1、首先,让孩子识别并接纳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让孩子多多接触到不同的描述情绪的词汇。比如,孩子生病了,你可以和孩子说,“你感冒了,咳嗽流鼻涕身体不舒服,睡觉也睡不好,所以很累,无精打采,去不了儿童乐园,很伤心,对不对?爸爸妈妈,担心你的身体,很焦虑,也很难过。”当妈妈过生日,收到了礼物时,可以和孩子说,“妈妈今天过生日特别高兴,因为你和爸爸都给我准备了礼物,还帮忙做了家务,好感动,我现在觉得特别幸福!”
其实,每一种情绪都是积极的,痛苦可以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激发我们的生存欲望;恐惧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保护自己。我们要带领孩子去了解各类情绪,告诉孩子,情绪不能简单用“好”或者“不好”来分类,每一种情绪都很重要,都可以被接受。这样,孩子会在他的世界里,给各类情绪都留出一个容身之所。将来,无论是自己还是别人遇到了情绪问题,他都能够更理性地看待。
2、其次,在游戏中教孩子识别、体验他人的情绪
辨清不同的情绪是孩子能够体验、判断他人情绪的基础。父母可以从教孩子观察脸谱图片开始,帮助孩子了解生气、伤心、失望、高兴时的面部表情,从而提高孩子区分识别不同情绪的能力。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绘本,讨论绘本故事中人物的心情,以帮助孩子了解不同情绪。
当孩子对不同情绪有了一定的认知和判断能力后,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角色扮演的游戏,创设一个故事情境,请孩子扮演其中的角色,从而体验游戏中人物的情绪感受。还可以在游戏的过程中,鼓励孩子说出自己体验到的情绪及其后变化。实践表明,角色扮演游戏中的模仿想象、团体讨论等元素都有助于孩子同理心的培养。
比如:和孩子玩小熊借蜂蜜的扮演游戏。情境是小熊想吃蜂蜜,可是家里没有了,所以他就去找小猪借。请孩子扮演小熊,爸爸或妈妈扮演小猪,分别表演两个不同的场景。其一是,小猪说:“我喜欢吃蜂蜜,所以我不能分给你。”小熊不高兴地离开了。其二是,小猪邀请小熊和他一起吃蜂蜜,吃完还一起愉快地玩耍。在表演的过程中,父母可以询问孩子两种场景中小熊的不同感受,从而引导孩子理解他人的想法。
3、最后,给孩子示范正确的情绪反馈
在3-6岁这个阶段,孩子主要通过观察、模仿来习得一些行为。因此,如果父母能以身作则,体贴孩子、关怀他人,那么孩子就更容易在换位思考中懂得尊重。我们不妨试试用“停、看、听、应”的方法,在安抚孩子的同时,帮助孩子换位思考。
停,指停下来。当孩子遇到问题时,要及时停下手头的事,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以及表达自我的时间和空间,为孩子创造尊重和倾听的氛围。
看,指关注孩子。当孩子处于情绪中时,应以他为中心,让孩子意识到此刻自己的感受是被尊重、被重视的。可以采取的做法:蹲下来,注视并抚摸孩子,安抚平复孩子的情绪。
听,即倾听孩子的话语,体会孩子真正希望表达的意思。
应,也就是在前三步的基础上,做出有同理心的应答。等孩子平静下来后,尝试引导他们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如:爸爸妈妈明白你是坐累了想出去玩,但你这样闹腾,会影响到房间里其他人的,人家当然不高兴了。换成是你认真做事的时候有人在旁边吵,你会不会不舒服呢?你想出去玩就和爸爸妈妈说,尽量不要给别人添麻烦,好吗?
你会发现,坚持这么做的话,孩子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会慢慢提升,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开始会综合考虑你的想法了。甚至,在发现你不高兴的时候,孩子还会学着你的样子,抱抱你,亲亲你,稚嫩地提出自己的建议。
[性格心理]自信,对孩子的未来非常重要。以下是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28个方法,非常有效,你不妨试试。 1.认真对待孩子的要求 当孩子在客厅站着满怀期望地提出:妈妈,我要喝牛奶。你在厨房做饭
[性格心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很多挑战。 而自卑,无疑是让很多家长为之头疼的一个。 自卑,是一种性格缺陷。如果不及时纠正,它将成为孩子一生的梦魇。 那么,孩子为何会产生自卑心
[性格心理]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充分估计,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也是一个人克服困难、自强不息、取得成功的内在动力。那么我们应该要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
[性格心理]我家有个内向的孩子,我家孩子喜欢闷在家里,怎么办呢?我的孩子好安静,是不是有问题?我家孩子怕生不爱叫人,怎么办?孩子从来不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怎么办? 这个问题也在困扰我,
[性格心理]心理性矮小症是什么?孩子患心理性矮小症怎么办?作为家长,这6种家庭氛围要引起注意了,警惕孩子心理性矮小症! 关于孩子的身高,有一种纳闷叫做:爸爸妈妈矮个儿,孩子却挺高!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