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教案教学设计

2021-08-03 17:29 教案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梳理故事情节,体会构思。

2. 品味文章语言,分析人物。

3. 分析叙述视角,思考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俄国契诃夫和美国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其中莫泊桑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他的代表作品《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有一句名言:“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将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我的叔叔于勒又是怎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读。

二、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提问】每段标上序号,默读课文,完成课后“思考探究一”(从不同角度梳理课文的故事情节)

【明确】1.从情节发展角度:开端:盼望于勒——发展:夸赞于勒——高潮:巧遇于勒——结局:躲避于勒。(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于困顿,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回来解困,在旅游的船上发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

2.从原因到结果的逻辑角度:菲利普夫妇一家生活艰辛,对于勒充满期待,结果发现于勒是穷光蛋的真相后,幻想破灭,弃他而去。

3.从期望到破灭的心理变化角度:听到于勒发财的消息,菲利普一家期待他归来解困,发现于勒已成为又老又穷的水手,又失望又气,躲避不及。

4.从设置悬念的叙述技巧角度:为什么菲利普一家期盼于勒归来?原来盼他回来搭救一家;明明发了财,为什么遇见了于勒却不相认?原来于勒破产了,菲利普一家的希望也破灭了。

【提问】文中于勒穷困潦倒的出场形式,小说其实早有暗示,作了伏笔,请找出来。

【明确】第二封信中的“我也许好几年不给你写信”“我一发了财就会回到勒阿弗尔来”都暗示于勒可能经济上出了问题,或者说破产了。

三、重点赏析,分析人物

【提问】有人说菲利普夫妇是可恨的,也是可怜的,甚至还有一些可敬之处?你同意这些看法吗?请阅读课文,找到相关的内容作说明。

【明确】1.菲利普夫妇的可恨之处:自私、冷酷、贪婪和唯利是图。在金钱和亲人、现实和亲情面前,他们选择了前者,固然是为生活所迫,出于无奈,但毕竟因此而丧失部分美好的人性。我们可以理解甚至同情,但肯定无法原谅。

2.菲利普夫妇的可怜之处:生活艰难、尊严卑微的社会底层小人物。

菲利普夫妇小职员而已,“刚刚够生活罢了”。面对这种生活状况,该夫妇既有切肤之痛,又只能节俭,甚至吝啬,故“家里样样都要节省”,不敢答应人家的宴请,日用品是减价的甚至旧货,长裙自己做,布料讨价还价。家人对周日散步的重视、期待,细心清理菲利普礼服上的污渍等细节,充分体现了社会底层小人物生活的艰难和尊严的卑微,让人心酸。家境拮据又迫使他们拒绝与于勒相认。

3. 菲利普夫妇的可敬之处:是努力跟生活抗争的兄嫂与父母。首先是对兄弟的容忍。兄弟是单身汉,作为兄嫂没有丧尽天良地巧取豪夺他应得的遗产,即使后来打发他去了美洲,也是按照当地的惯例,迫不得已。其次他俩也极其关心子女的前途。两个女儿都已成人,因为家贫无法寻到对象,都是嫁不出去的老姑娘了,父母十分忧愁。万分拮据的情况下竟还决定到哲尔赛岛游玩,难怪一家人去时“快活而骄傲”。至于父亲在船上请吃牡蛎,也是情理之中事,女儿喜庆,破费高兴一下。其三,他们有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有过上流生活的期盼,所以每个星期五一家人衣冠整齐地来到海滨栈桥上散步。

小结:直面菲利普夫妇,无法嘲笑,不会憎恶,更多的是同情而悲哀。因为他们是迫于生活压力的美好人性的失落者。小说正是借助菲利普夫妇来表达对整个法国拜金主义社会风气的批判,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受这种风气毒害、碾压却无力反抗的同情。

【提问】故事中的“于勒”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评价这样一个人?

【明确】1.第 6 段是对于勒过去的介绍——年轻时候的叔叔于勒是一个败家子形象。

2.第 8-9 段写于勒叔叔给我们寄的两封信——于勒叔叔是个有情义的人。第一封信说他赚了点钱,并且希望能够赔偿哥哥的损失;第二封信说怕哥哥担心他所以写这封信,又说他发了财就回家乡,和哥哥一家一起过好日子。可以看出于勒还是惦记哥哥一家,对哥哥一家充满歉意,想弥补、报答哥哥一家。

3.第 33 段,船长对于勒情况的介绍,一方面再次说明了于勒叔叔不善经营,从阔到穷;同时,他不愿回家乡,也能看出他的善良,他宁愿在船上穷困潦倒,也不愿回家再次拖累哥嫂。

4.第 42 段,约瑟夫在船上遇到成为水手的于勒,此时的于勒生活艰难、穷困潦倒、愁苦不堪。

【小结】1.勇于悔过。于勒可以说是被逼出门,但他在外发点财后便写信回来表示补偿兄嫂。虽然后来因为破产而未付诸行动,但其情可贵。

2.为人着想。细读于勒第二封信及联系后文,可知他这时已经破产,但他还担忧兄嫂为己操心,故写信安慰。

3.穷困潦倒,自食其力。于勒在外确实辉煌一时,但很快破产,但他没去偷、抢,也不愿回到兄嫂身边,既不是“一个贼”,也不是一个“老流氓”,而是做水手,卖牡蛎,自食其力。总之,于勒是一个生活、人生失败的美好人性坚持者。他的遭遇启示后来者人生并不平顺,往往坎坷多难,但能坚强面对于人无害,也许令人同情,其实也令人可敬。

四、叙述视角,思考作用

【提问】小说中以“我”(约瑟夫)的儿童视角来叙述整个故事,有什么作用?

【明确】1.小说中的约瑟夫是一个线索式人物,“我”作为叙事的主体贯穿全篇。其他人物的态度和行动,都是从“我”的眼里看到的,对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评述,也都是从“我”的角度表示的。

2.以“我”(约瑟夫)的视角,真实地展现了家境窘迫(第2段),使菲利普夫妇形象更全面。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冷酷刻薄,但对子女却竭尽所能,同时表明菲利普夫妇的金钱至上的观念是被生活所迫的无奈,菲利普夫妇并非十恶不赦的恶棍,而只是在社会底层里可怜又可悲的挣扎着的小人物。

3.寄托着作家的褒贬、爱憎、喜怒和哀乐。对约瑟夫的心理描写体现了孩童的纯真、善良,与大人的势利、刻薄形成了对比,表明了作者的良好愿望。

菲利普夫妇被生活压迫的遍体鳞伤,他们本身就是生活的弱者,所以无法更多的表达对同样是弱者的同情。小约瑟夫没有过多地体会生活的艰辛,所以当约瑟夫第一次与于勒叔叔见面时,眼中看到的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 “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他注意的不是于勒叔叔的衣衫,而是他的本身、他的生存状态。“我”心里想到的是:“这就是我的叔叔,我父亲的兄弟,我的亲叔叔啊!”三个同义反复的判断句,强调了小约瑟夫的“看”无关金钱,只为亲情。所以,作者借助儿童视角来讲述这个故事,寄托着他的一种希望——人间多一点亲情、多一点爱,少一点金钱下的冷酷。

【提问】小说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有什么用意?

【明确】1.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小说一直为于勒的出场蓄势,让读者也想知道回来后的于勒如何,同时也为小说结尾的情节突转做铺垫。

2.形成对比,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于勒在兄嫂眼中一时是“坏蛋”“流氓”“无赖”,一时是“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一时是“贼”,却永远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暗示了作者的倾向:批判世俗中人们的势利,赞扬美好的人性。

3.暗示主旨作用。“我的叔叔于勒”,多么亲切,多么温馨,多么平常,又多么难得!但在作品中,于勒不仅外人鄙视,甚至亲人也抛弃他,多么悲惨,人们连猫狗都喂,难道连一个生活的失败者、社会的弱势者都不能容忍吗?作品中人物关系是现实的,残酷的,令人失望的,但是作者多么希望人们能够形成一种和谐、温馨的关系,强烈地呼唤着人们尽力保持着美好人性。

相关文章
我的叔叔于勒课文原文

我的叔叔于勒课文原文

[文学常识]我的叔叔于勒课文原文 我小时候,家在哈佛尔,并不是有钱的人家,也就是刚刚够生活罢了。我父亲做着事,很晚才从办公室回来,挣的钱不多。我有两个姐姐。 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

我的叔叔于勒选自哪篇小说

我的叔叔于勒选自哪篇小说

[文学常识]《我的叔叔于勒》最初发表于《高卢人日报》,随后被收入短篇小说集《羊脂球》。这篇文章主要写我一家人在去哲尔赛岛途中,巧遇于勒经过,刻画了菲利普夫妇在发现富于勒变成穷于勒的

我的叔叔于勒续写600字

我的叔叔于勒续写600字

[作文大全]我的叔叔于勒续写600字 一个春光明媚的下午,我们在船上闲逛,毫不知情地来到了豪华层。一来到这里,我们被眼前迷离景象惊得张口结舌,只见天花板上挂着五颜六色的水晶灯,把整个船体

推荐内容
小学生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五篇

小学生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五篇

[教案]小学生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一 作为父母,希望孩子在学校安全度过每一天,健康快乐成长,万一出现安全事故,都会成为家长和老师心中永远的痛。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这万

奥尔夫音乐课程教案3篇

奥尔夫音乐课程教案3篇

[教案]奥尔夫音乐教案:《葡萄牙舞曲》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体验乐曲《葡萄牙舞曲》欢快跳跃的情绪。 2、通过节奏、故事和图形谱简单了解该曲子的音乐结构。 3、让幼儿感受友情的快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游戏教案(3-4岁)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游戏教案(3-4岁)

[教案]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游戏教案(3-4岁) 1、感觉统合:本体觉 1、34岁儿童感觉统合游戏教案:快乐风火轮 一、类别: 本体觉 二、针对年龄群体: 34岁儿童(男女) 三、游戏意图: 促进并提高儿

好吃的胡萝卜教案_幼儿园小班教案

好吃的胡萝卜教案_幼儿园小班教案

[教案]教案一:《好吃的萝卜》 活动目标: 1、用棉签画出红萝卜的简单特征。 2、体验给小兔送萝卜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画出红萝卜的简单特征,体验绘画的快乐。 活动难点:能用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