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心理]1、精神变得敏感,不敢与外界有接触。 2、会因为惧怕而疏远父母,导致亲子关系不和睦。 3、变得更加叛逆,甚至误入歧途,成为不良少年。 4、孩子的情绪变得急躁,遇到事情总想以暴力的
你家孩子的独立性好吗?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面对事情有独自解决的能力,那么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培养呢?
你的孩子遇到问题是不是用逃避的方式解决?
你的孩子是不是一出现问题就来找家长?
他们总说自己不会处理这些问题…
为何孩子依赖成了习惯?
为何孩子缺少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孩子的成长中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孩子在逐渐走向社会的过程中,需要有独立面对困难的能力,因此我们请到心理学家金韵蓉老师来给各位家长支招,让他们学会怎么帮助孩子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依赖父母的习惯。
幼儿园里每次进行手工活动或者操作活动时,总有几个小朋友会说:“老师我不会”、“老师你帮我做”,“老师帮帮忙”,其实做的活动很容易,可是这些孩子却只是站在边上,脸上带着惶恐的神情看着老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现在生活条件提高了,父母对孩子都是含在嘴里,捧在手心的态度,把孩子当成宝贝一样珍藏着,为孩子包办一切,结果却是让孩子丧失了独立性,变得没有责任感,遇事退缩。
幼儿时期是孩子性格、行为习惯打基础的阶段,因此,我们需要在幼儿时期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为共同独立性发展创造环境和条件。
1、家长要帮助孩子去认知问题
在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家长要做的不是帮他解决问题,而是要帮助孩子去认知问题,就是孩子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是不是能够把这个问题说出来,他们能不能看清问题的本质,就像很多孩子觉得一件事情很难,但是他们不知道哪里难,甚至都没有思考,就把这一问题转化为一种情绪,最终导致抵触心里的产生,不但问题没有解决,还影响到了自己的情绪。
其实很多时候不是孩子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孩子没有认清问题出在哪里,在他能够说出自己的问题后,接下来就需要和孩子做一个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
2、家长要有平常心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不要用大人的眼光来干涉孩子,允许孩子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生活中的小事如自己穿衣服、叠被子等等这些无关紧要的琐事,大人随手帮忙就行,让孩子去做,不仅做不好,还浪费时间,费神,不如自己做省力。
其实孩子正是通过这些小事逐渐学会管理自己的生活,更加独立,如果从小父母包办,孩子觉得一切都可以依赖父母,形成一种“安全感”,反而会很懒惰。
3、学会对问题进行利弊分析
虽然有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究竟选择用哪种方案能够解决问题,就需要孩子进行利弊分析,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让孩子的逻辑思维得到锻炼,同时,让孩子在做取舍的过程中明白任何事物都会有双面性,如何选择才能获得最优。
一起去逛超市,孩子到玩具区想要一个小汽车,走到零食区又想要零食。但是只能要一个,这个时候,孩子不免有些为难,千万不要替他拿主意。
你应该做的是,帮助他去想自己做的每一个决定将带来的后果,学会自己权衡利弊。如果孩子能经常练习做决定,那么,长大后在面临进退两难的处境时就能应付自如。
4、要让孩子自己来做决定
有了解决的方案,家长一定要记住让孩子自己来做决定,用什么方式解决问题,是孩子的权利,家长不要干涉,因为无论孩子做怎样的选择,最终承受这种压力的都是孩子自己。
孩子也能通过这样的一种尝试,知道利弊在哪,是不是最优的方式,一旦这种方案行不通,就可以考虑其他的方法,每次尝试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经验的积累,逐渐的孩子就有了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不再依赖父母帮忙。
想要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学会独立,不仅能够独立面对生活,能够独立应对困难,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生的财富。
[学龄前教育]古人云: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话深深影响了中国诸多家长的传统教育方式。当孩子不听话撒泼打滚的时候,手里的动作永远战胜了理智,习惯性的就往孩子的头部招呼,或者屁股什么的。 但
[幼儿教育]经常有家长在后台留言: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我比别的妈妈费心费力,可为什么孩子就是不如别人家的优秀,甚至还不如身边的同龄人? 在我看来,吃力不讨好的原因并不复杂,要么是力气
[学龄前教育]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 家庭教育13个怎么办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遇到了许多困
[学龄前教育]使孩子品行好的最好方法,就是使他们愉快。王尔德 孩子强烈抗议 遇到难题,只有我一个人在战斗;还人为地给我挫折体验,剥夺了我的快乐,快乐有错吗? 给爸妈的话 爸妈总是在给孩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