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鸡取卵的管理故事

2019-11-19 11:37 成语故事

杀鸡取卵的管理故事

杀鸡取卵的管理故事

有一对夫妇,生活很贫困,家中有一只老母鸡。突然,有一天,这只老母鸡下了一只金蛋,而且,以后每天下一只。这对夫妇从此过上了富裕的日子,但他们认为太慢了,既然这只鸡每天都能下一只金蛋,那么,肚里肯定有好多的金子,不如把它杀掉,从肚里把所有的金子取出来。于是,他们杀了这只鸡,剖开肚子一看,哪里有金子啊。

寓言点评:

可见,这对夫妇的想法是愚蠢的,他们的价值观是错误的,没有搞清楚金蛋的价值是怎样产生的,从而产生错误的想法,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管理启示:

启示一、用人不在取,而在育

寓言中,假如这对夫妇能够很好的利用这只鸡,给它喂最好的的饲料,很有可能一天会下两个或更多的金蛋。

很多企业在用人上,的确是在重复着这对夫妇的错误,他们希望人才从入职开始,就能贡献出全部力量,甚至是无所不能,为企业创造出具大的价值,其实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一个人从踏入新的工作岗位时,需要从接触到熟悉,从认识到认知,从简单到复杂,这需要一个过程,而且随着工作难度的增加,自身的工作技能也随之提高,不断的胜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企业所要做的就是:

1、 培养他,去提升他的技能。这是一种激励,是一种比金钱更为贵重的激励,这是一个企业能够保证可持续性发展的必要手段。只有员工的技能不断的提升,才能不断的胜任更高难度的工作,才能为企业创造出更多更大的价值。

2、 创造一个良性发展的环境。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里所说的环境包括:物资、鼓励和人员配备等。只有建立起良好的环境,员工的培养才能真正的落实。

启示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寓言中,假如这对夫妇能够懂得,这只鸡是金蛋的载体,没有鸡就没有蛋,就不会出现这么巨大的损失了。

管理者的决策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一个项目的成败,甚至是整个企业的成败。有句俗语说:“眼光要看到整个森林,不要盯在一棵棵小树上”.也就是说,看问题时,往往先从长远处着眼,切莫被眼前的小利迷惑,而忽视更为重要的东西,这是得不偿失的。企业管理,战略上要从大处着手,战术上要从细节上下功夫,是一个先大后小的过程。所以,决策要思维开阔,目光保持居高临下,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在部署战术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启示三、欲速则不达

寓言中,这对夫妇想迅速致富,结果却落得鸡飞蛋打一场空。

企业经营中,“一口想吃个胖子”的企业,最终往往扮演的是一个“失败者”的角色。急于求成,势必会考虑不周,冲动冒进,还没有和对手竞争时,就已经先输了一步。

经营,首先要考虑产品,然后是市场和终端客户。《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产品的定位,受众群体有哪些,哪些是可以开拓的市场,终端服务如何去做,危机公关如何解决?明白了这些,基本达到了“知己”;了解竞争对手的资料,掌握对手的动态,熟悉对手的产品,这样基本达到了“知彼”.只有做到这些,才有足够的胜算。

相关文章
杀鸡取卵意思和故事

杀鸡取卵意思和故事

[成语故事]杀鸡取卵意思是为了要得到鸡蛋,不惜把鸡杀了。比喻贪图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利益。杀鸡取卵的成语故事说的是从前有个人,家里养了只老母鸡,这只鸡每天都只能生一个又大又好的鸡蛋

推荐内容
望梅止渴的故事及意思_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是谁

望梅止渴的故事及意思_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是谁

[成语故事]望梅止渴的故事及意思_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是谁?望梅止渴的故事,大家应该都听说过,而且对望梅止渴的故事也应该是十分熟悉的,不过关于望梅止渴的故事主人公是谁似乎知道的并不多,有

守株待兔的故事_守株待兔的意思和道理寓意

守株待兔的故事_守株待兔的意思和道理寓意

[成语故事]守株待兔的故事讲的是有个农夫因为无意间捡到一只兔子,便起了好逸恶劳的心。天天待在捡兔子的树下等着下一只兔子自动上门。结果怎么样呢?在这篇文章中,小编加上了简单易懂的英文

雪中送炭的故事_雪中送炭的意思

雪中送炭的故事_雪中送炭的意思

[成语故事]雪中送炭的成语故事主要为你讲述的是宋代的时候,宋太祖的弟弟赵匡胤年轻的时候,特别爱护百姓,有一个冬天下了很厚的雪,当时皇帝想到了给受寒的百姓送温暖,你会雪中送炭吗? 1、雪

程门立雪的故事典故_程门立雪的意思、主人公是

程门立雪的故事典故_程门立雪的意思、主人公是

[成语故事]北宋时期,进士杨时从小聪明伶俐,勤奋好学。他的老师程颢在自己去世前将杨时推荐到程颐门下,某日杨时于游酢一同去求学时,赶上老师正在睡觉,于是两人便站在门外等老师醒来,当时

兔死狐悲的故事_兔死狐悲的意思

兔死狐悲的故事_兔死狐悲的意思

[成语故事]兔死狐悲的故事_兔死狐悲的意思:从前兔子和狐狸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就是猎人。有一天猎人把兔子射死了,狐狸看到兔子惨死于是坐在路边大哭起来。。。。。 1、兔死狐悲的故事 从前,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