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成人之美指成全别人的好事,帮助别人实现愿望;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宾语;含褒义。成人之美(拼音:chng rn zhī měi)是一则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春秋孔子《论语颜渊》。 1、成
邦:国家。国家多灾多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强盛起来。
近义词:玉汝于成、苦尽甘来、哀兵必胜
出处
《左传·昭公四年》:“邻国之难,不可虞也。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若何虞难?齐有仲孙之难而获桓公,至今赖之。晋有里、丕之难而获文公,是以为盟主。”
译文:
《左传·昭公四年》:“邻国的祸难,是不能以此来高兴的。或者是由于多有祸难而巩固了国家,开辟了疆土。或者是由于没有祸难而丧失了国家,失掉了疆土,怎么能幸灾乐祸?齐国发生了仲孙的祸难,因而桓公得为霸主,到今天齐国还靠着他的余荫。晋国发生了里克、丕郑的祸难因而文公回国,因此当了盟主。”
春秋时期,楚灵王对内屠杀异己,对外还想争当霸主。他派大臣伍举前往晋国,要晋平公跟他一起召集诸侯会盟,并且在会盟中要推他当霸主。
晋平公却也想自己当霸主。但是,晋国大夫司马侯认为晋国跟楚国争霸还要等待一段时间。
他说:“楚王虽然倒行逆施,但还不到垮台的程度,可能上天要等他干尽坏事后才给他降下惩罚,楚国的臣民也会抛弃他。那时候,霸主的地位我们将不争而得。”
晋平公说:“楚国内部不团结,多灾多难,能当霸主吗?”
司马侯说:“一个国家多灾多难,当然不是好事;不过,有时候,多灾多难也能反过来成为他们振兴自己国家的力量。譬如,齐国内乱,国君被杀,公子小白平定内乱,击退了鲁国的入侵,取得政权,这就是齐桓公,他任用贤相管仲进行改革,国力逐渐强盛,成为第一个霸主。晋公子重耳被国君长期驱逐流亡国外,历经困难,终于回国即位。这就是晋文公。他整顿内政,加强兵力,使晋国成为第二个霸主。所以有时候多难兴邦,但如果楚灵王看不到他自己的危机,就算他当了霸主,日子也不会长久的。”
晋平公觉得有理,就在当年六月会盟,让楚灵王当了霸主,结果正如司马侯预料的那样,楚灵王当上盟主以后,骄傲自大,不图本国的强盛。
过了几年,他的三个弟弟联合起来发动兵变,楚灵王被迫自杀。他没能像齐桓公和晋文公那样,在多灾多难中振兴自己的国家,而在灾难中让危机进一步发展,结果葬送了自己。
后来从“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一句中提炼出成语“多难兴邦”,用以比喻国家虽多灾多难,但在一定条件下反而可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强盛起来。
在我的心中,我们的祖国是多磨弥坚是多难兴邦。
只要全国上下一心,一定可以克服困难,古今中外多见多难兴邦的例子。
[成语故事]成人之美指成全别人的好事,帮助别人实现愿望;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宾语;含褒义。成人之美(拼音:chng rn zhī měi)是一则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春秋孔子《论语颜渊》。 1、成
[成语故事]卧冰求鲤的意思是卧在冰上以求得鲤鱼,指忍苦孝亲;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定语。卧冰求鲤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晋干宝《搜神记》第11卷: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
[成语故事]爱屋及乌的意思是指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定语、分句。爱屋及乌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尚书大传大
[成语故事]拾人牙慧(牙慧:牙齿内剔出的余食)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拾人牙慧(拼音:sh rn y hu)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
[成语故事]龙阳泣鱼,汉语成语,拼音lng yng q y,意思是失宠之典。出自《战国策魏策四》。 1、龙阳泣鱼的意思 龙阳:即魏国的龙阳君,泣鱼:为鱼而哭泣。常被人用以比喻失宠。 出处 《战国策魏策四
[成语故事]望梅止渴的故事及意思_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是谁?望梅止渴的故事,大家应该都听说过,而且对望梅止渴的故事也应该是十分熟悉的,不过关于望梅止渴的故事主人公是谁似乎知道的并不多,有
[成语故事]守株待兔的故事讲的是有个农夫因为无意间捡到一只兔子,便起了好逸恶劳的心。天天待在捡兔子的树下等着下一只兔子自动上门。结果怎么样呢?在这篇文章中,小编加上了简单易懂的英文
[成语故事]雪中送炭的成语故事主要为你讲述的是宋代的时候,宋太祖的弟弟赵匡胤年轻的时候,特别爱护百姓,有一个冬天下了很厚的雪,当时皇帝想到了给受寒的百姓送温暖,你会雪中送炭吗? 1、雪
[成语故事]北宋时期,进士杨时从小聪明伶俐,勤奋好学。他的老师程颢在自己去世前将杨时推荐到程颐门下,某日杨时于游酢一同去求学时,赶上老师正在睡觉,于是两人便站在门外等老师醒来,当时
[成语故事]兔死狐悲的故事_兔死狐悲的意思:从前兔子和狐狸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就是猎人。有一天猎人把兔子射死了,狐狸看到兔子惨死于是坐在路边大哭起来。。。。。 1、兔死狐悲的故事 从前,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