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怎样预防手足口病》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健康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提高幼儿预防传染病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引导幼儿了解手足口病的发病现象,学会正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
手足口病常见5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它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多发传染病。手足口病毒类型主要分为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两种。因为它是极强的肠道病毒传染病,得病的孩子要隔离治疗,以免交叉感染。幼儿园是孩子密集的地方。为了孩子安全,避免交叉感染,幼儿园要暂时放假停课。孩子的衣物不但要及时清洗,还要经常在阳光下曝晒消毒。家里居住的地方经常开门窗通风,多晒被子,一定保持家庭环境干净卫生。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于五岁以下宝宝的急性传染病,致病原因主要是肠道内的各种病毒。由于夏秋交替之际是该病的高发期,所以对于每年9月入园的那批宝宝来说,存在大面积爆发的可能,家长需要格外的注意。
绝大多数被感染的宝宝会在1—2周内痊愈,家长不用过于忧心,但也不排除极少数宝宝出现比较危险的状况,如患上脑膜炎、心肌炎等并发症,甚至会导致死亡。
其实,手足口病并不是小朋友特有的,任何年龄段的人都有可能受到病毒的入侵,但是由于成人的抵抗力比较强,且绝大部分人在受到隐形感染时已获得了相应抗体,所以很少有大人会表现出显性感染的症状(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的机率为显性感染的100倍左右)。而小孩子则恰恰相反,尤其是三岁以下的宝宝发病率很高。